陳成/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、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來源:澎湃新聞件牽動了大眾的神經,甚至引發了全民焦慮。小小疫苗,事關件牽動了大眾的神經,甚至引發了全民焦慮。小小疫苗,事關千家萬戶。相信無數家長都翻看了孩子的接種記錄本,一項項對照是否使用過問題疫苗。受到問題疫苗波及的,毫無疑問是擔心是憤怒;沒有受到影響的,也是膽戰心驚,誠惶誠恐。疫苗本應守護孩子的健康,為千家萬戶帶來安全保障,誰想到竟然成了家中的安全隱患。面對問題疫苗,追問后如何解決問題,值得監管部門深思。那么在德國,兒童是如何接種疫苗的呢?又有什么是我們可以學習的?
德國法律不要求強制接種疫苗,但是絕大多數德國人都自愿接種疫苗。雖說是自愿接種,絕大多數父母都會聽從兒科醫生的建議接受。每次接種之前,醫生會讓家長閱讀相關疫苗的全部信息,了解為什么要接種該疫苗、疫苗的功效和可能的副作用,確認風險并表示自愿接種。德國醫保制度健全,兒童疫苗接種的費用全部由醫保承擔,為家長掃除了經濟方面的障礙。
德國的疫苗接種方案是一個復雜的體系,根據流行病毒的進展每兩年更新一次,為兒科醫生提供科學基礎。德國聯邦政府的衛生部授權STIKO (St?ndige Impfkommission,“疫苗防疫國家委員會”)負責確定某種疫苗是否可以推廣,以及如何被納入本國的疫苗推薦體系。為了保證專業性,該組織是一個由醫學專家組成的獨立組織,由德國權威的疾病防疫研究機構羅伯特?科赫研究所(Robert Koch Institute)支持。任何一種新型疫苗的產生,都要經過STIKO的驗證,STIKO也會每兩年向全德醫生推薦疫苗接種方案。根據流行病毒的進展并通過對并發癥的分析,過去研發的80%的疫苗都將升級換代,比如預防天花和結核病的疫苗就不再使用。